邁向國際永續新里程~TBA、BAS與WRAP簽署MOU

圖說
TBA、BAS與WRAP於11/6共同簽署MOU,簽署代表分別為WRAP大中華區營運總監許小東(右三)、TBA理事長吳盈進以(右二)及BAS代表劉家傑(線上),WRAP董事長&執行長Avedis H. Seferian線上出席。現場見證包括SGS供應鏈評鑑暨解決方案經理林奇君(右一)、BAS副理事長周芝亞(線上)、自行車產業媒體輪彥總編輯陳柏如(拍攝)、TBA秘書長周淑芳(右四)、TBA專員林家祺。
圖、文/陳柏如
鑒於全球永續與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性日益提升,為協助台灣自行車業者儘快啟動供應鏈盡職調查(DD)並與國際接軌,台灣自行車公會(TBA)攜手中華自行車永續聯盟協會(BAS)與世界責任認證生產組織WRAP (Worldwide Responsible Accredited Production,以下簡稱WRAP),於2025年11月6日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(MOU),攜手推動台灣自行車產業在社會責任、環境永續與國際認證等面向的全面升級,為產業邁向國際綠色標準開啟新篇章。
全球通行證
WRAP成立於2000年,是全球知名的獨立非營利組織,致力於在全球推廣和認證合法、安全、人道和道德的製造,透過完善的稽核與認證計畫,推動符合法規、安全且具社會責任的生產環境,為全球供應鏈提供社會責任標準的保障。一年一證的WRAP標準,全面涵蓋國際買家最關注的勞動人權問題,同時也包含國際通行的海關和安全規範,可作為產品輸出的「全球通行證」。業者通過後,即可取得證書及WRAP出具的無強迫勞動風險聲明書。
三大合作方向
根據此次簽署的合作備忘錄,三方(TBA、BAS與WRAP)將展開以下三項主要合作方向:
1.資訊交流與政策對接
三方將定期保持聯繫,分享並更新與社會責任標準相關的政策與實務資訊,包括WRAP的稽核與認證計畫內容,協助會員企業掌握最新的國際趨勢。
2.培訓與能力建構
WRAP將協助TBA與BAS為其會員企業舉辦專業培訓,內容涵蓋社會責任稽核標準與認證流程;同時,三方亦將共同舉辦相關訓練活動,強化自行車及零配件製造與銷售業者的永續經營能力。
3.推廣與認證推動
為鼓勵更多台灣企業取得WRAP認證,三方將共同舉辦會議、研討會及頒證典禮等推廣活動,促進台灣自行車產業鏈全面對接國際責任生產體系。
WRAP十二項原則
所謂的WRAP全球社會責任生產認證,主要涵蓋十二項原則,以確保產品在安全、合法、人道和合乎道德的條件下生產,且與ILO(國際勞工組織)準則精神一致。
1.遵守法律和工作場所規範:設施必須遵守其所有經營業務所在地的法律和法規。
2.禁止強迫勞動:設施不得使用非自願、強迫或被非法販運的勞工(這是本次自行車產業關注的核心)。
3.禁止使用童工:設施不得僱用低於法定最低年齡或義務教育年齡的員工。
4.禁止騷擾和虐待勞工:工作場所應無任何形式的身體、語言或性騷擾或虐待。
5.薪酬與福利規定:薪酬和福利(包含工資、津貼等)必須至少符合當地法律規定的最低標準。
6.工作時間規定:每日和每週的工作時間及休息日數不得超過法律規定的限制。
7.禁止歧視:僱傭、薪酬、晉升和解僱等行為必須基於員工的工作能力,而非個人特徵或信仰。
8.健康與安全標準:必須提供安全、清潔、健康的工作場所,並確保充足的醫療資源和消防安全。
9.保障結社自由及集體談判權:承認和尊重員工自由選擇加入或不加入任何工會的權利。
10.環境管理要求:遵守適用的環保法規和標準,並實施良好的環保措施(如廢棄物管理)。
11.符合海關規定:遵守適用的海關法令,特別是防止非法轉運成品相關的程序。
12.符合安全規定:設施須維持安全程序,以防止未經許可的貨物出口(如毒品、爆炸物等違禁品)。
今年適逢WRAP成立25週年,董事長&執行長Avedis H. Seferian特別出席線上簽約儀式,他在致詞時表示,很榮幸WRAP在慶祝25周年生日之際能獲得台灣自行車公會與BAS的認可與選擇合作,對WRAP意義非凡。安全化、合法化、人性化和道德化的製程,已是全球製造業的共同社會責任,WRAP原則涵蓋人力資源管理、健康安全、環保措施以及符合法規要求包括符合進出口海關和安全標準,希望透過WRAP的輔導,能幫助台灣自行車供應鏈在社會責任、環境永續與國際認證全面升級。

TBA理事長吳盈進指出,面對全球供應鏈日益重視人權與社會責任的趨勢,台灣自行車產業正迎來結構性挑戰。為回應國際品牌與客戶的要求,包括Decathlon、Accell、Trek、Canyon……等,TBA對於積極推動產業轉型與制度強化責無旁貸,希望引領產業邁向永續與合規的新階段。
吳理事長進一步說明,近期國際媒體與人權團體持續關注製造業勞動條件問題,外界檢視壓力不斷升高。若自行車產業不主動回應,將陷入被動局面,影響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信譽與競爭力。因此,即使此舉對中小企業而言可能增加短期成本與負擔,仍是推動產業升級、建立長期信任以及邁向永續發展的必要之舉。
吳盈進強調,TBA推動這項改革,就是希望協助自行車產業「有序轉型」。鼓勵大企業先行導入國際社會責任認證,能為中小企業爭取緩衝期,同時向國際市場展示台灣自行車產業的改革決心。這項行動也有助穩定出口訂單,並提升整體產業形象。期許未來透過制度化管理與企業自律,台灣自行車產業將以「合規、永續、負責任」的新形象,繼續在國際市場上穩健前行。
隨著TBA與BAS積極串聯整合國際資源,並與WRAP完成MOU的簽署,期待台灣自行車產業能上下一心,朝「國際化、永續化、責任化」的新階段邁進,在全球綠色經濟浪潮中持續保持領先地位。


延伸閱讀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