針對前日(9/24)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(CBP)宣布對巨大集團(Giant Group)自台灣出口至美國的自行車、零件與配件發布「暫扣令」(Withhold Release Order, WRO)一事,部分人士猜測可能與丹麥調查記者Peter Bengtsen於2025年3月發表的有關台灣汽車、自行車及電子產業的強迫勞動風險的調查報告有關。
越南是燃油二輪車大國,越南政府已決定從2026年7月起,在河內市中心等地區禁止使用燃油摩托車,並逐年擴大實施範圍。此禁令將重塑越南的二輪車市場,對越南E-bike發展有一定助力。
美越2日達成貿易協議,針對自行車整車產地的問題,《紐約時報》以過去美國海關認定標準指稱,「單一零件就能決定原產地,自行車的關鍵就在車架」。簡單說,只要車架產自越南,原產國就是越南。不過,由於中國是美國關稅戰的首要目標,美國總統川普是否改變過往的認定方式,有待觀察。
2025年越南自行車博覽會(Vietnam Cycle Expo) 將於8月14~16日在胡志明市舉行,主辦單位表示,今年將與越南體育展同期舉辦,藉此打造一個涵蓋全行業的大型系列展覽,展位數量超過500個,預估吸引逾2萬名參觀者。
台灣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公會(TBA)日前針對美國232條款將對電動自行車課徵50%關稅乙事,諮詢美國PeopleForBikes(PFB)組織,根據PFB回覆結果,確定HTSUS 8711.60.00 電動自行車將課徵 50% 關稅(英國 25%),生效日期從2025年8月18日開始。
美國自行車專業組織PeopleForBikes調查,從2016年以來,美國騎乘自行車的參與度增加了14%,成長速度是人口成長速度的3倍多,成長的來源是以休閒為騎乘目的。
迪卡儂(DECATHLON) 23日發布首份歐洲年輕人騎乘習慣調查報告指出,75 %的歐洲年輕人出遊會騎自行車,目的是休閒和健身,而且如果有更多受保護的自行車道,歐洲的Z世代族群會更頻繁的騎乘自行車。
立法院8日三讀通過《運動產業發展條例》修法案,明訂引進國發基金及民間資金投資運動產業,企業捐贈運動賽事可減除的當年度營利所得額,從150%提高到175%,藉此提高民間企業參與推動全民運動的誘因,促進運動產業發展,預計將有利自行車產業發展。
美國關稅效應正逐步發酵,相關人士認為,即使受到關稅影響,未來「美國製造」的產品,也很難跟亞洲製造商競爭,但由於今年以來,已有多家歐美自行車品牌陷入財務危機,間接也讓台灣供應商面臨損失風險。
美國總統川普發起的對等關稅貿易戰,已悄悄引爆製造業回流美國的浪潮,以自行車產業來說,專家點名,車架製造將最具在地化的條件,原因在於車架能透過自動化生產取代勞力密集的生產模式,達到抵消關稅造成的消費價格上漲的不利因素。
Your cart is empty Continue Shopp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