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大原因 電動自行車掀交通革命

圖片來源/Pexels
文/洪正吉
《經濟學人》(The Economist)最新報導,電動自行車正在席捲全球,引爆一場文化戰爭,原因包括疫情的發生、電池與電動自行車技術的進步及自行車基礎設施的普及,而且電動自行車的興起也超越電動汽車,掀起一場交通革命。
《經濟學人》近日以「別惦記電動汽車了,自行車正在掀起交通革命」為題指出,自行車熱潮正在以一種具顛覆性的新型交通方式改變城市面貌。儘管自動駕駛計程車的成長趨勢強勁,但與自行車相比,仍顯得遲緩又普通。lphabet旗下的自動駕駛計程車企業Waymo宣稱,其車輛每周約完成25萬次行程,但僅僅紐約的共享單車,每三天的騎行次數就達到25萬次。
另外,倫敦金融城騎單車的人數已是汽車的兩倍,哥本哈根有近一半的通勤者,選擇騎自行車上下班或上學。巴黎全市的騎乘人數,也正逐步趕上阿姆斯特丹、哥本哈根等歐洲傳統的自行車之都。
不僅如此,曾經是自行車大國的中國,自行車也逐步回歸。30年前北京為給汽車讓路,自行車被迫離開馬路,如今自行車數量再度回升。不同的是,現在北京居民騎的是高端品牌,不再是過去隨處可見的黑色飛鴿自行車。
電動自行車除了在富裕城市外,連孟加拉及東非等開發中國家也蓬勃發展。雙輪的復興,原因包括:
1.疫情:疫情爆發後,為避免乘坐公共交通,自行車銷量激增,東京有23%的上班族為避開地鐵人群,轉而騎自行車通勤。
2.電池與電動自行車技術的進步,讓電動自行車價格降低、騎乘舒適感提高。電動自行車也推動了共享單車系統的普及。
3.自行車基礎設施的完善。早年自行車退出主流交通方式,不僅因為汽車更快、更舒適,還因為汽車讓騎單車變得極度危險,但隔離式自行車道的出現,吸引更多人騎乘。
不過,更安全的自行車道與汽車仍處在對立面,尤其自行車友好度高的地區,往往也是支援左翼政黨的富裕年輕人聚集地,這一現象進一步激怒了民粹主義者。例如,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,就開始審查所有用於減少化石燃料消耗的聯邦資金項目(如自行車道建設)。
另外,電動自行車也帶來一些新的問題。由於重量更大、速度更快,事故發生率比傳統自行車更嚴重。更棘手的是,非法高速電動自行車(無需踩踏、僅靠油門就能加速的類型)數量激增,也給自行車熱潮蒙上了陰影。
延伸閱讀